勤耕不辍书家典范 晋韵唐风彰显不凡

来源:中国文艺报道作者:时间:2020-10-15 16:56:30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凤鸣书法鉴赏

\

\

\

  刘凤鸣,号菊馨斋,男,汉族,1945年生于天津。幼承家训,酷爱书法,遍临晋唐名帖,孜孜不倦,数十年笔耕不辍,多次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奖。曾获全国老龄委和老龄工作委员会举办的第四届老年艺朮节2014华夏保险杯书画大赛书法比赛特等奖。其大量作品由各级社会贤达及海内外人士收藏。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会员、新华融媒国礼在线书画院院士、文化部中国发布网特聘书法家、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将軍部长书画院研究员、部管中企艺联书画院天津分院院长、国礼名家。

  系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入榜艺术家;中国翰墨书画研究会员会副主任。

\

\

\

  在书法全民热的时代,我们往往忽略了书法受家庭影响程度。其实,纵观书法史,我们会发现,家庭的熏陶对书法影响至为深刻。

  当然,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书家的家庭更容易培养书法家。比如二王,王献之继承了王羲之的家传,而且能不被书圣的父亲所掩盖,其书法成就是非常了得的。

  如果没有王羲之这样的好父亲,王献之能成为二王之一吗?尽管历史不可用假设证实,但至少人们普遍认为,王献之如果没有王献之这位书圣的点拨,不一定能成为二王之一。

  王献之对自己的父亲书法成就却轻视之。孙过庭《书谱》中记载,有次王羲之去京都,临行前曾在墙上题字。走后王献之悄悄擦掉,题上自己的字,认为写得超过其父。王羲之回来见到后,叹息道:“我临走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这才内心感到很惭愧。王羲之这句评语,除了觉得因喝醉写得不如意外,还认为书写的风格不类自己,除非是自己醉了才能写出如此潦草的笔迹。王献之受家训,善楷和章法,其形态、骨势方面强过其父,但在法度完备及诸体皆能方面又有不及。不论父子二人如何优劣,书法的家庭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比如米芾、米有仁父子,也是如此家庭式传承。

\

\

\

  良好的书法家庭环境,特别是当先人书法达到较高的层次,那么后代也更容易取得不俗的书法成就。

  但在全民皆热衷书法的时代,爱好者仅凭一腔热情和心摹手追是不容易真正取得书法成就的。如果没有好的书法代际背景传承,那么拜师、选贴碑就成为理想的途径。对于那些继承家训的书法爱好者,真是幸运者。

  书法家刘凤鸣就是这样的幸运者,他幼承家训,酷爱书法,遍临晋唐名帖其书法路子本身很正,加之多年临池不辍,其书法成就斐然璀璨。从刘凤鸣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的典型的帖学书法者。

\

\

\

\

  刘凤鸣擅长行草、小楷、隶书、榜书等。他的行草奔放雄奇,洒脱纵横,率意放纵,用笔俊迈,布势险劲,结体洞达跌宕,变幻灵动,缩放有致,字态腾挪辗转,使转爽利,方圆兼备,中锋贯注曳行,侧锋横逸跳纵,刚柔相济,飘逸流畅之中不乏沧桑遒劲,秀雅当中蕴藉晋韵唐风,虽恣意汪洋却笔墨谨守法度,帖学功力精深。通篇显示出春城无处不飞花、笔落惊风雨的气势,极具艺术冲击力。

  他的小楷用笔老辣峭拔,笔力力透纸背,笔墨流畅毫无凝滞,字体高雅劲健,结体谨严俊整,参入楷法隶意,中宫力守,而笔画外拓,提按清晰,顿挫分明,寓圆厚于清刚之中,格外俊秀挺劲,气度非常。

\

\

\

  他的隶书俊秀圆健,虽无汉隶魏碑的方整峭硬,粗犷气象,但却更温润圆转,字字珠玑。笔墨精炼而含蓄,楷法森严,结体方扁,但中宫紧凑,笔画舒展。

  他的榜书用墨厚重而不凝重,笔力雄健而又透出一丝洒脱,结体森严当中不乏灵动飘逸,如墨山雄峙,丰腴膏润,给人一种丰厚的幸福吉祥视觉。

  刘凤鸣书法多姿多样,笔墨趣味横生,显示出其在帖学上深湛功力。这对当下很多书家及书法爱好者一味追求新奇和创新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文艺报道

上一篇:百度百科名家典藏·冯鉴棠 韩美林作品赏析

标签
  • 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