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文艺行业垂直网站刘翔谈因伤退赛,到刘德华喊话“四大天王”重聚、87版《红楼梦》主创30年后的再聚首,再到这一次王楠说只有刘国梁能懂马龙、前央视主播徐俐回忆退休落泪,《鲁豫有约一日行》(以下简称“《一日行》”)似乎只要播出就会成为各平台热搜榜的常客。
在老牌访谈类节目似乎日渐式微的当下,《一日行》作为一档走过九季的访谈节目,依旧能够用温暖、平等的对话方式,挖掘观众喜爱和追捧的精神和内容,更通过紧跟时代性、话题性的创新表达,一次次拿捏住了观众的口味。
在被问及节目一路坚持到今天的秘诀是什么?节目总制片人许小浒告诉影视产业观察,其实九季以来节目的本质都未曾改变,“所谓的秘诀,可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笨功夫’,你既要相信自己,你又要经常挑战自己。”
多维度、多视角
为观众呈现真实立体人物
可以看到,新一季《一日行》在延续“纪实真人秀+互动访谈”的板块组合创新手法的基础上,围绕着东南卫视“家国情怀、人间烟火、青春表达”的频道定位,在制作品质上进一步突破升级,多维度挖掘和展现受访嘉宾的特质,为观众呈现了双重“惊喜”。
节目邀请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嘉宾来分享他们的高光时刻,讲述他们面临困境时的探索。而同时,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节目没有忽略他们“接地气”的一面,去到了嘉宾们的家庭生活场景中,并增加了对受访嘉宾家人、朋友的访问,为节目带来更为丰富多元的视野。
为了让观众看到奥运冠军“普通人”的一面,鲁豫对话了中国男子举重队主教练于杰,听他讲述谌利军从情绪低落到克服困难、走出阴影的心路历程;为了走近前央视主播徐俐,鲁豫对话了她的丈夫张天蔚,听他讲述二人徒步旅行的趣事与挑战,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为徐俐“华丽转身”带来的勇气和底气。
发现嘉宾鲜为人知的一面,可以说是访谈类节目重要的突破口之一,而《一日行》从鲜活的日常出发,对嘉宾的故事展开更多元的讨论,“通过深入家庭生活,我们能够对采访嘉宾有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挖掘,不让节目的内容只浮于表面。”许小浒表示,“其实我们既是节目的创作者,同时也是观众,所以每次制作节目之前,我都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想从节目中获得什么内容。”
而正是得益于这种贴近“人间烟火”的表达,《一日行》总能在采访中收获许多“意外”的内容,出道二十载的谢霆锋正视了自己的内心,直言曾与父亲不和,希望父亲能原谅当年不知天高地厚没礼貌的小朋友;奥运冠军吴静钰在鲁豫面前敞开了心扉,坦言奥运摘金后扑面而来的荣誉与嘉奖,让毫无准备的她短暂地失去了方向。
节目的另一个“惊喜”来自于增加了“鲁豫视角”。观众所熟悉的访谈节目一般都采用两个视角,即嘉宾说、观众看。而《一日行》会在访谈话题之后,加入鲁豫复盘的环节,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新视角。
在与“冰上蝴蝶”陈露一家用餐后,鲁豫看到了外籍丈夫为爱人的付出;在体验了网络主播的直播准备工作后,鲁豫也从一个女孩子想要合照的小细节,感受到了主播们对行业的热爱与渴望;而演员吴越在中年女演员难遇好剧本的现状下依然成功突围,也让鲁豫感叹:“一个人只要在一个领域里一直深耕,一直很踏实地去做事的话,还是会被人看到。”
在大多数观众的印象中,主持人更多是访谈节目的“绿叶”,他们是替观众问问题的人,但在许小浒看来,对待同一个问题,鲁豫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做了这么多年访谈节目,我希望能多做一些尝试和突破,本质上来说,我们还是希望能让观众多看到一些维度,增进对嘉宾的理解。”
相较传统的访谈节目大多容易给受访嘉宾贴标签或者撕标签,历经九季的《一日行》赋予访谈类更广、更多元的视野,持续挖掘这一类型节目的潜能。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副主任王丽明看来:“《一日行》更多的是在展现嘉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奋发有为的人生故事。”它以更加立体的视角,找到了与普通观众在生活上、心理上和人生阅历上的接近点,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
最核心的是人
最难的其实也是“人”
对于一档访谈类节目而言,受访嘉宾阵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节目的品质。而历经九季的创新迭代,《一日行》在邀请嘉宾方面紧扣东南卫视频道定位,并始终坚持寻求最具时代代表性、最富正能量的人物。
“某一个领域或行业的代表人物,有大众基础的知名度以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节目嘉宾选择最基础的标准,许小浒告诉记者,“其实我们自己对嘉宾也有一定的感受,那就是希望今天选择的嘉宾,5年甚至多年以后再来看,依然能看得进去,让节目具有长久的价值。”
节目在嘉宾选择上不唯流量论,尽可能为观众呈现出多元的嘉宾阵容,最大程度保证了内容引发思考的可能性,吸引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关注。同时,节目努力挖掘每一个人物鲜活的故事,也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直接记录。王丽明表示:“节目嘉宾的选择不是脸谱式、标签式的,更能够体现同一个群体的个性化、多样性和包容度。并且,这些嘉宾代表了时代浪潮,给观众一种在与时代进行对话的感觉。”
其实,从《鲁豫有约》到《一日行》,这档节目已经采访过万余位的嘉宾了,而这个过程操作起来,显然并不轻松。从研究采访对象,与嘉宾团队碰档期,商定拍摄计划,到节目组拍摄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以及拍摄之后剪辑成片,这一套流程下来往往需要个把月的时间。而且,《一日行》又是一档以嘉宾为主的节目,但他们的时间往往不可控,所以这也给节目团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而在相对密集的时间,邀约高质量的嘉宾,推出高高品质的内容,这么多年以来,节目就没有出现过嘉宾荒吗?在这个问题上,许小浒的回答似乎有些“凡尔赛”:“挺幸运的,我们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不过她也补充道,当然也不是说需要的时候就有嘉宾在这儿等着你,有时候五六位嘉宾连着采,鲁豫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碰上了节假日等特殊情况,也会很难约到嘉宾,“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够依靠的就是节目建立起来的嘉宾储备库。”
很多网友在评论中都感慨,节目总是能够找到关注度和讨论度的嘉宾,“我最近比较关注的嘉宾,总是能出现在节目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强大的嘉宾储备,还是能够长久与嘉宾保持良好沟通的关系,无不诠释着节目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日行》成“热搜”体质
是节目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节目播出至今,登上了九季以来最多的热搜。无论是陈露最后一场比赛要用中国音乐、吴静钰说奥运失利后被网友感动,还是Twins交社保攒积分,称想在上海买房等话题,都在社交网络平台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讨论,影响力可见一斑。
可以说,一次次热搜代表着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那他们之前的默契又从何而来?回顾整季节目不难发现,节目的落点并不是一定要挖掘出明星的猛料,而是希望观众能够在对话中感受到坚定的力量,从日常中体悟人生百态的启示,就如节目的slogan一样,带领观众探寻“在自己和世界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无论是跟随演员“揭秘”台前幕后的繁杂工作,还是走进训练馆见证运动员成功路上的付出,或是走进退役运动员的家庭生活,节目都是从嘉宾鲜活的日常切入,用纪实的手法呈现出了嘉宾本身的面貌。从表象上来看,节目是在讲述某一位嘉宾的人生故事,展现他们的境遇和思考,实际上节目折射出的是新时代人们不断拼搏的精神风貌,具有极大的普世价值。
与此同时,平台赋能、合作共赢也是《一日行》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有文化功底的、有创新能力的平台,东南卫视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近年来先后推出了《鲁豫有约一日行》《地球之极·侣行》《中国这么美》等多档人文类节目,在精准抓住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尽显东南卫视的情怀担当、责任担当。
正如王丽明所说的:“《鲁豫有约一日行》作为一档深度人物访谈节目,坚持有价值的观点输出。东南卫视也始终秉承着‘家国情怀、人间烟火、青春表达’的定位,两个品牌的诉求可以说是完全契合。”
从小切口切入、贴近群众,以小人物彰显大时代、以小细节抒发大情怀,通过各种“小”路径,通向“发现中国美”这个广大天地,是东南卫视一直秉承的内容创作理念。提及之后的发展,王丽明也明确表示,“坚信埋头做好内容、把高品质放在第一位,有诚意的作品才是差异化的根本。因此,为顶流制作团队持续输出优秀作品保驾护航,与垂类头部制作团队和顶流IP资源合作,将成为平台重点发力方向。”
当下,随着各类型真人秀的兴起,访谈类节目的市场似乎有所缩小。对此,许小浒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调性,访谈节目的内容就决定它不应该过分“热闹”,“以前是节目太多了,现在节目虽然数量少了,但大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
她用“便利店”给我们举了一个小例子。她说,在便利店里面可能都卖十几种饮料,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品牌出现,但无论这些商品怎么变,矿泉水是一直都会有的,“我觉得访谈节目就应该是那瓶水,它好像不是那么的耀眼,不是那么的热闹,但只要需要它就永远都在。”
可以说,访谈节目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又不断推新的节目类型,而走到第九季的《一日行》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升级迭代,展现出了绵长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给观众带来一种细水长流的陪伴。